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5:57    次浏览
29日上午,来自中共中央直属机关、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、单位和北京市的155名省部级领导干部,在北京市通州区东郊森林公园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。(3月29日新华社)省部级领导集体植树,说明一个态度,中国人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了。但光有领导干部带头还不够,绿色是大地的底色,它应该为全人类所喜欢爱,即绿色生活方式应是全民共识。然而,这种共识的达成并非易事。 “满园春色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,多么唯美的画面,这种诗里的景象恐怕只剩下诗里的残念了。我们一边喜欢绿色,但又一边排斥绿色?答案是显而易见的,即功利心指导下的“机会成本”减少了我们对于绿色的追求热情。如果我们去搞绿化,会不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,会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存量,会不会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……绿化带来很多疑惑,这些疑惑是可以用利益来衡量的,于是在机会成本的框架下,我们便可以很容易用比较来完成收入和产出比。如此,绿色便毫无优势可言,它既不能带来利益的迅速扩大,也无法成为政绩的敲门砖,于是,人们对于达成绿色共识的兴趣并不大,当然会排斥绿色的生活。但我们也确实需要新鲜的空气和健康的呼吸,因为那是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指数的重要手段,于是我们又喜欢绿色。一边是利益之本,一边是幸福之门,我们被考验着,也被煎熬着,绿色满地成了一个被大家反复说起的愿望,但却无法得到。其实,绿色带来的社会效益是隐性的,不明显的,很难被我们发现。人类是短视的,一是盼富心切,在很多人看来,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一道选择题,那我们必然会选择迅速看到效益的物质财富的增长,这是穷怕了的缘故;二是生命太短,怕一切都来不及,或者任期太短,等待绿色的成本过高,人们在评判一个人时,总是以他来给一个社会的变化为基础来评判,而种树需要十年,但开山只需要一年,成效高下立判。生态环境的“慢”效益没有市场,还是因为我们急躁的求富功利心在作怪,关于生态文明,我们考虑得并不多,我们只喜欢关注那些看得见的变化,喜欢那些让人血脉膨胀的变化,至于绿色是如何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悄然改变的,并不愿意花费成本。绿色还没有成为我们的发展共识,这是问题的关键。必须达成绿色全民共识,这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。把生活过成绿色,愿望是美好的,但这必须是一种全社会的愿望,并且都去付诸实施。当有人愿意去自我牺牲地过绿色生活,但有人却依然守着旧理念开山挖树时,绿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只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。